一条正常的网络请求需要下面这样的过程:
- DNS解析,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
- 与服务器建立连接,包括tcp三次握手,安全协议同步流程
- 连接建立后,发送和接收数据,解码数据
传统的DNS解析,使用的是UDP,客户端首先向运营商localDNS请求,获取缓存内容,如果存在则得到对应的ip,如果不存在还得向目标服务器请求。存在下面这些问题:
- 缓存时间设置得长,域名更新不及时,设置得短,大量 DNS 解析请求影响请求速度
- 域名劫持,容易被中间人攻击,或被运营商劫持,把域名解析到第三方 IP 地址,据统计劫持率会达到7%
- DNS 解析过程不受控制,无法保证解析到最快的IP
- 一次请求只能解析一个域名
网络优化一般有下面几个方面的:
- 直接使用IP地址,省去DNS解析
也可以使用阿里的HTTPDNS,它通过 HTTP 请求后台去拿到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。
- 不要每次请求都建立连接,可以复用或者保持长连接
HTTP 协议里有个 keep-alive,HTTP1.1默认开启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每次请求都要进行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耗时。原理是请求完成后不立即释放连接,而是放入连接池中,若这时有另一个请求要发出,请求的域名和端口是一样的,就直接拿出连接池中的连接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,少了建立连接的耗时。实际上现在无论是客户端还是浏览器都默认开启了keep-alive,对同个域名不会再有每发一个请求就进行一次建连的情况,纯短连接已经不存在了。
但有keep-alive的连接一次只能发送接收一个请求,在上一个请求处理完成之前,无法接受新的请求。假如有新的请求,得新开一个连接。HTTP2 提出了多路复用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多路复用把在连接里传输的数据都封装成一个个stream,每个stream都有标识,stream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是乱序的,不依赖顺序,也就不会有阻塞的问题,接收端可以根据stream的标识去区分属于哪个请求,再进行数据拼接,得到最终数据。
Android 的开源网络库OKhttp默认就会开启keep-alive,并且在Okhttp3以上版本也支持了 HTTP2。
不过并不是开启了keep-alive,就一定真的可以长连接,得看服务器在返回头有一个Connection,如果是 close就是不允许长连接。
- 减小传输的数据大小
目前流行的两种数据格式是json和protobuf,json是字符串,protobuf是二进制,protobuf在数量和序列化速度上都有优势。
另外http可以对整个请求体body部分进行编码,采用gzip编码达到压缩目的。Okhttp默认是开启了gzip支持的。客户端可以发送压缩数据给服务端,通过代码将请求数据压缩,并在请求中加入Content-Encodin:gzip即可。服务器也可以返回gzip,服务器响应Content-Encodin:gzip并且有响应body数据。
- 使用webp代替png/jpg
- 不同网络情况下,下发不同清晰度的图片
- http开启缓存/本地缓存